“這里原是青島木材總公司宿舍,1980年建好后我就搬過來住,如今已經有38個年頭了。”李靜茹家住標山路114號一樓,她在年初就向所在社區提議拆除違建房。“有這些房子擋在門前,屋里采光一點都不好。如今好了,老樓就像別墅,從單元門出來就是小院兒,茶余飯后鄰居們能一起在院子里聊天、喝茶。”
李靜茹將打造一新的老樓比作帶院的“別墅”,這是因為門前的違建房全部拆除,取而代之的是有圍墻的小院子。昨日,記者從延安路街道獲悉,截至目前,該街道已分四批拆除違建房120處,共計5000平方米,經整治改造,老樓院的面貌煥然一新。
市北區延安路街道位于老城區腹地,轄區內開放式樓院多,因居民住房面積小,在自家門前搭違建房當廚房、廁所、倉庫或煤池子的現象較為普遍。以標山路上的老樓院為例,幾乎家家都有違建房,兩棟居民樓間的走道因此變得狹小擁擠,只有2米多寬。
“別小看這一處處面積不大的違建房,拆除難度比幾百平方米的違建房還要大。”延安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從今年年初開始,街道工作人員就開始調研,根據居民的訴求和社區居委會摸底情況,建起了轄區內120處違建房“檔案”。
據悉,延安路街道的120處違建房共分四批實施拆除,目前已全部拆除完畢。負責老樓院改造的施工人員同步入場,硬化土路,綠化樓院,壘砌院墻,統一粉刷。除了美化老院的“面子”外,“里子”也有提升。據了解,考慮到老樓院管線設施老化,雨污混流,常常出現污水冒溢的情況,本次改造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更新管道,實現雨污分流。如今,30多處老樓院煥然一新,居住環境大大提升。